团体标准(Group Standard)是由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根据市场需求和成员共识,自主制定并发布的标准化文件。
其核心特点包括:
1、自愿性:不同于强制性国家标准,团体标准由市场驱动,供成员自愿采用;
2、灵活性:针对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响应,填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空白;
3、适用性:聚焦特定领域或行业需求,如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
团体标准的制定需遵循公开、透明、协商一致原则,主要流程如下:
1、立项阶段
需求提出:由协会成员或相关企业提出标准立项建议,明确标准目的、范围及技术内容。
立项论证:协会组织专家评审必要性、可行性,避免与现有标准重复。
立项公示: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或协会官网公示30天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征求社会意见。
2、起草阶段
组建工作组:由协会牵头,联合企业、科研机构等组成起草组,确保专业性和代表性。
草案编写:依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草案,包括技术指标、试验方法等。
内部征求意见:向起草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草案。
3、征求意见阶段
公开征求意见:草案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或协会渠道公开征求意见,周期不少于30天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意见处理:收集反馈并逐条回复,修改后形成送审稿。
4、技术审查阶段
专家评审会:协会组织5名以上专家(含法律、技术、用户代表)进行技术审查,需三分之二以上专家同意。
修改定稿: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形成报批稿。
5、批准与发布
批准:报批稿提交协会理事会或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编号发布:标准编号格式为T/团体代号+顺序号+年份(如T/CAS 001-2023),并在全国平台公示。
6、实施与复审
宣贯推广: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推动标准实施。
定期复审:一般每3年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复审一次,决定修订、废止或继续有效。
团体标准是市场化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流程需严格遵循规范,同时注重实用性与创新性。通过团体标准,社会组织可有效推动行业自律和技术进步,助力高质量发展。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图片、字体,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