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立项是指将某一技术领域或管理事项纳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并启动标准研制工作的法定程序。作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立项工作决定着国家标准的战略方向与质量基础,对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标准立项是标准化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科学论证确定标准研制项目的过程。立项项目可分为三类:制定全新标准、修订现行标准、转化国际标准。立项须遵循"需求导向、重点突出、体系协调"原则,着重解决基础通用、产业急需、安全环保等领域的关键问题。
立项流程解析:
1、需求征集(每年1~3月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通过官网公开征集立项建议,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提出。建议书需包含标准必要性、适用范围、技术框架等核心要素,并附预研材料。
2、技术初审(每年4~5月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对建议项目进行专业评估,重点审查:
①、是否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②、技术成熟度是否达标;
③、是否存在标准重复或冲突。通过初审的项目进入立项答辩环节。
3、公开征求意见(30日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通过初审的项目在国家标准委官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期间任何组织可提出异议,TC须在15个工作日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作出异议处理答复。
4、专家评审(每年6~7月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组建跨领域评审组(含技术、经济、法律专家),从五个维度进行评分:
①、产业急需性(权重30%);
②、技术创新性(25%);
③、国际接轨度(20%);
④、实施可行性(15%);
⑤、社会效益(10%)。评分低于70分的项目不予立项。
5、计划下达(每年8月左右(具体根据行业的不同,时间会有偏差))
通过评审的项目纳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SAC正式下达立项通知。重大标准项目需同步报送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备案。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