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是指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并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简而言之,团体标准是市场竞争和创新的产物,是标准市场化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特征是“市场主导、官方引导、创新引领、社会参与、自愿采用”。
制定团体标准并非多此一举,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必要性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填补标准空白
传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周期长、程序严谨,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新材料等),经常出现“标准滞后”甚至“标准真空”的现象。
团体标准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制定,机制灵活、制定周期短,能够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及时制定出统一的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有效填补国家标准的空白,为新产品、新服务的市场化和规范化提供即时支撑,避免“无标可依”的混乱局面。
2、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创新成果若不能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就无法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团体标准可以将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迅速固化为市场公认的技术规范,为创新产品和服务“背书”,降低市场接受的成本和风险,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企业通过参与或主导制定团体标准,可以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从而抢占行业竞争制高点和话语权,这反过来又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创新-标准-产业”的良性循环。
3、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增强行业竞争力
在没有统一标准的领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制定高于国家基础通用要求的团体标准,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可以共同约定更高的技术指标、更严的质量要求和更优的服务规范,形成行业自律。
这不仅能整体提升本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品质,塑造行业品牌和声誉,还能形成技术壁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增强整个行业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4、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话语权
在市场经济中,“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已成为共识。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团体标准的制定,是企业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的准入权。
将自己的专利和技术融入团体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构建强大的技术护城河,引领技术发展路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5、促进贸易便利化,对接国际规则
在世界贸易中,标准是通用的“技术语言”。国际标准大多由发达国家及其背后的行业协会、学会等团体主导制定。
大力发展我国的团体标准,鼓励其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甚至互认,可以有效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我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制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团体标准,并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可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6、实现行业自律,优化社会治理
在一些政府监管暂时未能覆盖或不宜过度干预的领域,团体标准可以作为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有效工具。
通过制定公认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或服务标准,社会团体可以引导成员企业规范经营、公平竞争、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优化营商环境,减少政府监管压力,实现更高效、更精细的社会治理。
总结而言,制定团体标准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构建现代化标准体系的核心举措。它从市场的土壤中生长出来,以其特有的灵活性、时效性和创新性,为国家标准体系提供了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撑。它不仅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引擎,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自律、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工具。鼓励和发展团体标准,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上述就是小编的基本的讲解(部分内容、图片、字体,来源于网络和AI工具,侵删),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目前,标准化建设在市场上有很不错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因此,想要在市场中有长久的发展,还是需要参与其中的。